• 内容简介
  • 我在加纳使馆担任政务参赞(大使不在馆期间数次出任临时代办即代理馆长)期间,曾多次主持使馆的招待会,也应邀参加过使团或驻在国政府举办的招待会。如德国统一日招待会,埃及革命纪念周年招待会,美国、法国国庆招待会,英国女王和日本天皇生日庆祝招待会等。这些招待会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在大使官邸举行,多以鸡尾酒会形式,邀请加纳警察乐队现场演奏两国国歌。宾客云集,男士一般西服笔挺,也有着民族服装的(加纳的袍子),女士一般都是晚礼服,加纳女士往往着传统服装,端着酒杯或饮料杯,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或缓步前行,或站着交流。参加次数多了,见到的几乎都是熟悉的面孔,要么是使团的外交官员,要么是政府的高官。加纳外交部礼宾司的司长、副司长在这种场合必不可少。久而久之,都成为朋友了。参加这些招待会,一来是表示祝贺,二来可以借此轻松非正式氛围交流一些必要的信息。我也参加过联合国驻加机构协调员举办的纪念联合国日招待会,流程相对更简化些。

    印象中最深刻的要数出席加纳政府举办的国宴。一次是加纳政府欢迎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的晚宴,还有一次是加政府欢迎尼日利亚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勒@索因卡(Wole Soyinka)来访。乔纳森访问加纳,时任总统为米尔斯教授,加方除了安排乔纳森到国家行政管理学院演讲、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之外,还在位于议会大厦附近的国家宫(State House)举行宴会,热烈欢迎西非第一大国的国家元首来访。作为使馆临时代办,我也在受邀的外国驻加使节之列。

    说起国宴,人们往往会想到美国白宫和中国北京的钓鱼台,那是隆重、奢华、高档、气派的代名词,换句流行词儿,就是“高大上”。但米尔斯政府欢迎乔纳森总统来访的宴会安排,彻底颠覆了我对“国宴”的观感。场面是壮观的,照例按加方的习俗进行了一番精心打扮,没有彩灯,但场地里到处装饰着象征加纳国家的红黄色条幅和授带,宴会厅中央靠前的位置安排了一个稍高于地面的台子,四周依次摆放着一溜儿洁白桌布覆盖的圆桌,圆桌上是用来盛水和葡萄酒的高脚杯,显得典雅,一派喜庆的氛围。

  • 编辑推荐
  • 招待会是驻外外交代表机构和外交官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与载体,除了表现形式各异,无论各国政体和外交管理体制有什么不同,几乎概莫能外。就中国遍布五大洲的200多个驻外使领馆而言,每年在固定的时间段里,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招待会。在本期内容中,外交官赵世人在加纳三年多的外交生涯中经历过的官方招待会,以飨读者。

  • 目录
    • 话说驻外官方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