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至于我们中国究竟要取何态度,走何途径,很可以此书为借镜”。

  • 内容简介
  • 一战爆发迄今已经100年,但当年围绕这场大战争进行的全球讨论,这场有关世界秩序、东西方文明的兴衰、科学及机器的论战,到今天仍在继续,也仍无答案。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人们仍旧继续在讨论,继续疑惑,观点仍旧莫衷一是。事实是,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考验,西方文明照旧处于优势,跟一战时期比,科学和机器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今天扮演着甚至更为重要的角色。并为全世界所推崇和追求。中国自一战以来无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强国。今天的中国不仅国力大增,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与一战后期间任人宰割的局面有天壤之别。但五四时期我们的先辈所讨论所纠结的问题今天仍旧存在。例如当时广为讨论的“何为中国、何为中国人”,中华文明在国际地位如何,中国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国家认同等问题到今天仍旧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中国国家领导人目前大力推行的实现“中国梦”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计划同五四先辈们所追求的理想无疑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我们中国人同人类一起纪念一战爆发一百周年的今日,再版这本书,让我们今天的读者有机会重温这部出版于80多年前的文集,可谓意义重大,用心良苦。因为本书对今天的我们仍有重要启迪意义。诚于本书译者于熙俭在80多年前所言,“至于我们中国究竟要取何态度,走何途径,很可以此书为借镜。”让我们通过这本书仔细读读近一个世纪以前的哲人思想、辩论及心路历程,静心想想人类的前程,并思考什么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为了后代,也为中国和世界。

    《人类的前程》汇集了近现代著名学者在机械文明的兴起及一战对世界的影响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看法。以俾耳德、胡适、房龙、罗素等为代表的学者,从文化比较、历史、科学、商业、法律、战争、种族、宗教、文学等方面,探讨了机械文明和一战对人类文化、人类前程的影响及战后社会上对未来的看法。全书各篇分析深刻,论述全面,充满真知灼见。各作者虽有所批判,但总体上对人类的前程持乐观态度。

  • 作者简介
  • 俾耳德(Charles A. Beard,1874—1948,今通译为比尔德),20世纪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教授,美国史学经济学派创始人、美国进步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他曾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其研究跨越美国历史和政治科学两大领域,特别致力于用经济原因来解释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主要著作有《最高法院和宪法》《美国宪法的经济解释》 《美国现代史》《国家利益的概念》《美国历史基础》《罗斯福总统与一九四一年的参战》等。

  • 目录
    • 译者序
    • 原序
    • 新版序
    • 第一章 绪论 俾耳德(Charles A.Beard)
    • 第二章 东西文化之比较 胡适(Hu Shih)
    • 第三章 上古文化及中古文化 房龙(Willem Van Loon)
    • 第四章 现代科学及其将来 罗素(Bertrand Russell)
    • 第五章 现代商业及其将来 克来因(Julius Klein)
    • 第六章 劳工问题 卫布夫妇(Sidney and Beatrice Webb)
    • 第七章 法律与政治 马克培因(Howard Lee McBain)
    • 第八章 战争与和平 路易(Emil Ludwig)
    • 第九章 卫生问题 文兹罗(C.-E.A.Winslow)
    • 第十章 家庭问题 厄尔力斯(Havelock Ellis)
    • 第十一章 种族与文化 多尔西(George A. Dorsey)
    • 第十二章 现代宗教及其将来 洛滨孙(James Harvey Robinson)
    • 第十三章 现代艺术及其将来 曼福耳德(Lewis Mumford)
    • 第十四章 现代哲学及其将来 杜威(John Dewey)
    • 第十五章 现代娱乐及其将来 彻斯(Stuart Chase)
    •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及其将来 马丁(Everett Dean Martin)
    • 第十七章 现代文学及其将来 杜棱(Carl Van Doren)
    • 第十八章 结论 俾耳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