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较量,好像一直都有——比立意、比销量、比影响、比受众、比成功,在眼下的语境里,最后比的还是哪个更功名成就。所以,先不管话题是否有逻辑、是否有可探讨的空间,单就任何论题而言,放置在今日中国的社会环境里,都难免乱成一片狼藉。

    按照某种社会价值观来说,会营销的郭敬明和获奖的莫言自然可以拿来比较,二人谁更成功,便成了一桩可探讨的话题,可这种话题本身的荒诞和无知正好对应了这个蠢相外露的时代。拉郭敬明和莫言出来,哪个更有销量,哪位更是成功人士,这种虚妄的比较只能诞生在盲目而急功近利的国度吧。

    对成功的解读当然不仅限于获奖的莫言和畅销的郭敬明,还有看上去在地位和销量上都属“掌权派”的余华、苏童等。有人会因作家过多摄入现实生活,而批判其浮皮潦草地被现实玷污,但苏童当然知道现实的力量以及如何摆脱现实的困窘,他在新作《黄雀记》中写道:“风一吹,旧社会的桂花与竹子在摇曳,新社会的花草和蔬菜在摇曳,他们在一起,正好是历史在摇曳。”如此动人地撇清了历史与现在进行时的勾连,也使一个小说家拥有了应该有的视角。

  • 编辑推荐
  •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代表作为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三盏灯》,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碧奴》、《河岸》等。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苏童以9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4位。

    2013年,苏童新作《黄雀记》问世,引来社会各界关注。《黄雀记》最初刊发于《收获》杂志,杂志主编程永新说:“《黄雀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故事性非常强,艺术氛围非常强,语言也非常好。从《河岸》到《黄雀记》,我感觉苏童好像找到了表达历史和现实关系的一种新的方式。”

    苏童认为,写作的本质其实就是书写自己的内心生活,书写内心生活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然而,对于苏童这样的知名作家而言,几乎每一部新作面世后,都会迎来读者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评价。让我们通过本期内容,一起来看看特约撰稿人朱白是如何品评《黄雀记》这部作品的。

  • 目录
    • 贸然切入现实后的凌乱——苏童新作《黄雀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