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去书内
-
咩嘛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下简称《十四行诗》)根据传统解释,第1至126首部分为莎士比亚写给一位年轻贵族好友的故事,第127至152部分为赠与“黑女士”的爱情故事。诗作技巧结构华丽,审美价值丰富,诗集于1609年在伦敦首次印刷出版。《十四行诗》诗歌富于想象,结构严谨,韵脚独特,自由奔放,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出版的非戏剧类著作。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认为莎士比亚在这些失重“敞开了心”,这诗中带有着爱、身体、死亡、时间和人性的复杂思想性。《十四行诗》在中国的出版和再版繁多,翻译也出现梁宗岱、曹明伦、曾瑜阳、黄志坚等,《十四行诗》独特的美学和接受学的文学价值值得研究者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认识。本文简要从文学书写意识角度上,分析《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时代与社会意识、个人意识、文本意识、翻译意识等,希望能够对《十四行诗》的研究做一些个人化的描述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