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出现的恰到好处
人应该依循计划生活。但是,如果每天规定自己必须完成多少任务量,会陷入“忙而又盲”的困境。因此,只需每周一到周六早上至少抽0.5小时;加上每周三个晚上,每晚各1.5小时,每周总共有7.5小时投入自修即可。也许你会怀疑:每周仅仅投入7.5小时有什么意义?其实,每天你花区区20分钟锻炼身体,就会全天受益,体格改善,精力充沛。同理,平均一天花一个多小时来陶冶性情,也应能长久地使所有精神活动充满生机。
2、计划要张弛有度
适当地遵从计划,不必过度紧张,也不能太过于放松。当计划过于繁重,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重定计划,降低期望。你必须维护你的自尊,自尊是一切动机的根本,在精心思量的事情上失败往往会给人的自尊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要低调谦抑地开始。
3、练习专注
不能集中注意力,即不能给大脑发号施令并使它服从,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对意志的控制是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存在体的首要条件。一天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让大脑步入正轨。在走出家门到抵达公司之前的这段时间,可以用来练习专注。通过每日不断地训练自己集中精力(这并无诀窍,除了持之以恒),你就可以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随意统治自己的思绪。这种训练很方便,在乘车或步行时都可以进行。
4、深思反省
幸福并非源于肉体或精神上的享乐,而在于充实自己的理性思考,并采取符合自己原则的行为方式。如果你丝毫不花时间认真思考自己的理性、原则与行为,那么你也要承认,在你努力想完成某事时,你总是没落实对实现你的目标很关键的行动。行为与原则相互违背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审视、自省和决心,才能让行为符合原则。书籍是宝贵的。但阅读不能取代每日坦然而诚实地审视自己最近做过以及即将要做的事情——直面正视自己。
5、因果联系
一切感知最重要之处在于不断体察因果联系,亦即人类世界演变的过程。一个人若能完全领会“万事皆有因”这个伟大真理,其思想会更加开通,心胸会更加宽广。我把自己每天的业余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张。根据著名的“二八理论”,我认为每天至少应该抽出20%的时间(即4小时48分钟)用于自修。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工作时间不断挤压业余时间,这让我每天都疲于奔命,几乎舍弃了所有的业余闲暇。问题是:智慧只能在痛苦和闲暇中诞生。缺乏持续的外界刺激及大段思考时间,自修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这也是近来持续困扰我的问题。它教导我要合理调整计划,训练专注力,同时深思反省,体察世间万物的因果联系。这样,在自问“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你今天有什么成就?”时,就不会感到良心不安、难以释怀。
任何一本实用型书籍,都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事实)、“为什么”(理论)、“怎么做”(方法)。《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一书提出的“方法”还有待商榷,因为它过于重视艺术,把欣赏音乐、绘画、建筑等作为自修的方法,认为以此可以陶冶性情,使人的精神充满活力。此言固然有理,但是,现代人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正确的回应方式是什么?本涅特对此没有论述。不得不说,这是本书的一大缺憾,作为一位英国绅士,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方面十分优越,他关心的是马斯洛需求模型中的最上两层,而广大平民阶层,还在思索如何满足下三层需求。因此,他的理论颇有道理,但对于方法,还需要具体分析。不过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好书,我从中获益颇深。
回复(共0条)
-
本书评还没有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