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侧漏

10 个读起来冒冷汗的负托邦(Dystopian)经典

霸气侧漏

在乌托邦文学畅想着美丽社会未来图景的时候,负托邦文学(Dystopian)觉得未来不会更好,只会更糟,人类未来要么被自己制造发明的技术搞死,要么被非人为的自然因素比如流星撞地球、气象骤变、冰河时期再现等消灭掉。除非从宇宙大爆炸起一切推倒重来,否则人类社会没有希望。以下这些从 1932 年一直写到 2013 年的负托邦经典书单,就是人类如何作茧自缚的写照。



1. 《美丽新世界》(1932)


作者:[英]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王波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6

页数:255



20 世纪最经典的负托邦文学之一。在作者虚构的“美丽新世界”里,机械文明笼罩了未来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受到控制,人们失去了个人情感和独立意识,完全沦为垄断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



2. 《黑暗之劫》(1945)


作者:[英] C. S. 刘易斯

译者:杜冬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

页数:417



《黑暗之劫》是《纳尼亚传奇》作者刘易斯“空间三部曲”的终结之作,承接了之前的《沉寂的星球》和《皮尔兰德拉星》,故事中被击退的黑暗力量重新集结,使得星球逐渐丧失了坚毅精神。作者的基督教信仰和对于寓言的偏好仍旧贯穿,但远没有在《纳尼亚传奇》中那么明显。本书的“负托邦”情绪主要是针对教育系统,这对于担任剑桥大学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的刘易斯来说,也在情理之中。另外,《黑暗之劫》的面世比奥威尔的《 1984 》还早了四年。



3. 《莱伯维茨的赞歌》(1960)


作者:[美] 小沃尔特·M·米勒

译者:栾杰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页数:352



米勒一直被认为是“负托邦”版的塞林格。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米勒的《莱伯维茨的赞歌》也影响了几代作家和无数的科幻爱好者。本书将故事背景架构在 20 世纪全球性核灾难之后的后末日时代,那时只剩莱伯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始终坚守着为人类保留文明火种的职责。



4. 《女仆的故事》(1985)


作者:[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Anchor

出版时间:1998-3

页数:31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女仆的故事》中强调了基督教神权统治世界中的性别和阶级。玛格丽特是星云奖(由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颁发)和布克奖的双料得主,她的这部小说不仅可以让科幻文学爱好者满意,也能够俘获那些根本不看菲利普·K·迪克等传统科幻作品的读者的心。



5. 《 V 字仇杀队》(1988-1989)


作者:[美] 阿兰·摩尔 / 大卫·劳埃德

译者:Darth-Nr6 / 洌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12

页数:296



许多人都看过《 V 字仇杀队》那部电影,但看过原著漫画的人都会知道它远比电影要好,原著作者摩尔就很希望把自己的名字从电影演职员表中去掉。V——戴着他的盖伊·福克斯面具——已经成为了反抗极权主义、争取自由的象征,但他享受暴力毁灭的狂欢更带有负托邦的极端色彩。或许摩尔成为漫画界的顶级人物有许多原因,但《 V 字仇杀队》永远会是他最出色的作品。



6. 《大逃杀》(1999)


作者:[日] 高见广春

译者:杨哲群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2

页数:656



小说中虚构的日本是一个限制对外贸易、禁止摇滚乐、实行独裁统治的国家,政府每年都会进行类似《饥饿游戏》的生存试炼,置于封闭环境中的学生只有通过自相残杀才能争取到唯一一个存活的机会。作者在暴力肆意、快节奏的故事之下隐藏着关于社会制度的预言。该书出版于 1999 年,随后收获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也得到了斯蒂芬·金和昆汀·塔伦蒂诺的赞誉。



7. 《世上最后一个男人》(2002-2008)


作者:[美] 布莱恩·K·沃恩 / 皮尔·盖拉

出版社:Vertigo

出版时间:2003-1

页数:128



科幻漫画《世上最后一个男人》已经连载 6 年,持续 60 卷,漫画中 2002 年的夏天,所有具有 Y 染色体的哺乳动物突然全部死亡,唯一幸存下来的是一个名叫尤里克·布朗的男孩和他饲养的猴子。尤里克风趣、聪明,让你愿意跟着他去探索每一个发人深省问题的答案。原著书名中的 Y 不仅是尤里克名字的首字母,也代表着决定男性性别的 Y 染色体,同时还是单词 “Why” 的谐音。



8. 《枕头人》(2003)


作者:[英] 马丁·麦克多纳

译者:胡开奇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



《枕头人》延续了麦克多纳《杀手没有假期》、《七重人格》的一贯风格——黑暗。它的主角是一位作家,在十部作品中讲述了十个故事,这些故事的手稿后来间接导致了一系列儿童虐杀案的发生,警方最终也由手稿激发,审讯、处决了嫌疑犯,并将手稿付之一炬。剧中套中套的故事结构拷问了每个角色的生存境遇。随着作家本人故事的不断展开,人类的创作欲望——即便是在困境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9. 《丑人儿》(2005)


作者:[美] 史考特·韦斯特费德

译者:舒灵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台湾)

出版时间:2007-8

页数:324



在《丑人儿》的世界中,所有人到了 16 岁都必须进行全身整容手术,成为一个“美人”。这样一个充斥着漂亮面孔的世界令人毛骨悚然,为了美丽,所有人都被迫采取措施。没有人知道在通向美丽的路上我们是否会丢失自己,也不知道所谓的理想国度里美究竟是什么样子。更加令人不安的是,在我们的真实生活里,甚至不需要强迫,很多人就会去做这件事情:去韩国整容,打扮成明星同款的样子,或者用美图秀秀削成锥子脸。



10. The Circle (2013)


作者:[美] 戴夫·艾格斯

出版社:Knopf


出版时间:2013-10


页数:504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作者艾格斯将负托邦的理念渗透到当下的社会生活,指出社交网络空间的联系会造成自我空间的缩小,更讽刺的是会影响社交活动本身。小说里到处充满着令人抓狂的悬念,且由于跟当下现实类似,读者会被作品中诡异的熟悉感击中而后惊悚惊醒。


回复

    暂无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