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狄更斯传》的一篇书评~
书名:Charles Dickens: A Life
作者: Claire Tomalin
从我的书房向外眺望,可以俯瞰圣路德教堂(位于切尔西城)在广场上尖尖的塔尖。1836年,就在这座教堂,24岁的狄更斯和凯瑟琳·贺加斯(Catherine Hogarth)举行了婚礼。对于狄更斯来说,来到伦敦的西南部地区(在那个年代切尔西城完全是郊外)可谓是一次探险了。因为他是是地道的北伦敦人,居住的地区东起苏莫小镇到西部卡德城,南起斯郡德街到北部滑铁卢桥,占据科芬园和梅丽本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曾租住在骑士桥附近海德公园的南侧,使他感到甚是不便。海德公园的北线也是狄更斯生活在伦敦以西最远的地方了。1863年是狄更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不仅仅是因为他已成家,而且他已经立业——他开始变得有钱了。四个出版向他预约书稿,单从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就获得500英傍的额外奖金。三年前,他还是一名记者,为《月刊》杂志撰写的城市生活速记系列短文没有赚到一分钱。
克莱尔·托玛琳的《查理斯·狄更斯传》暗流涌动,其中最吸引人的章节就算是狄更斯和金钱的关系了。所有的作家都以卖文为生(除了拥有大笔私人财产的作家以外,但这样的作家却非常少),对于狄更斯而言——他贫穷的父亲乔治由于债台高筑被关进了马歇尔希监狱,能有足够的钱还债并变得富有,在某种程序上就是他在写作的最大目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的生活被打上了贫穷、粗鄙的烙印。家庭的贫困令他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困苦的生活迫使他在12岁时就得到亨格福德桥附近的鞋油厂工作,对他来说,这是一段屈辱的生活。15岁时,他在一家律师事物所当初级文员,虽然工资有所增加,但还是一贫如洗。当狄更斯24岁时,虽然在我们看来很年轻,但是已经在这个世界谋生有10年之久,另外,他还出版了《布博兹札记》【1】和《匹克威克外传》。
狄更斯再也不是那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只是大约在1840年时举债,在外国生活了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赚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依靠他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大家庭、众多的朋友和慈善机构都需要他经济上的资助。在他去世前,他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了顶点。六十年代,他发行的读物让他赚得盘满钵满,他的第二次美国之旅(1867年)就净赚2万英傍。根据克莱尔·托玛琳的估算,19世纪中叶的英傍换算成等值的现代货币要乘以因数70,所以2万英傍就是现在的140万英傍。1864年,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提前获得6千英傍的稿费,相当于今天的42万英傍,而且当时的所得税不超过7%。
现在,狄更斯可以生活得很好了,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奢华的生活。根据狄更斯的计算,他每年大约需要9千英傍支付全家人的生活开支,而且还不能降低现有的生活标准。他在去世前,还在家中的地下室——肯特郡格兰山庄,建造了一个大酒窑,里面贮藏着各种美酒,雪丽、白兰地、郎母和一桶“30加仑苏格兰威士忌佳酿”。虽然狄更斯嗜酒,但却不酗酒。
“可能”这个字眼对于传记作品来说很重要。享利·詹姆斯的传记作者里昂·爱迪尔认为,传记作家是“发了誓言的小说家”。这句警句一针见血,给我们很多警示,特别是当传主是像狄更斯一样带有神秘色彩,并且轶事不断的著名文学巨匠。作者向我们揭示他的收入,就是想要揭开那层神秘面纱——狄更斯是个伟大的文字家,同时他也是个普通人。托玛琳的传记,总是谨慎的向读者说明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我们能推断什么、我们猜测着什么。在她的笔下,一幅复杂但清晰的狄更斯画像会跃然纸上。他活泼、充满魅力、气质非凡、心地无私,同时他还拥有超凡的能量——托玛琳写道“狄更斯一直向前,从不停歇(例如,在1838年,他就同时写《雾都孤儿 》和《少爷返乡》两部小说)。”但是,他也是人格分裂的个体——他受着折磨、他傲慢、怀恨在心、没有慰籍,而且还犯下了错误。
当我们谈到狄更斯的婚姻及他和女演员娜丽·特纳那段不伦之恋时,狄更斯又会被我们重新谈论。狄更斯在45岁时爱上了只有18岁的女演员娜丽——就像在《远大前程》中菲利普·皮利普爱上了埃斯特拉一样,因为她是“无法抗拒的”。狄更斯的婚姻生活一直很不幸福——两人一共育有10个孩子,他对娜丽的迷恋暴露出人性中最恶的一面。他公开和妻子分手,还用最残酷的手段羞辱她。他用尽各种方法追求娜丽,她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追求,最后她成了他的情妇,并居住在伦敦郊外。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秘密进行,我们对他的生活了如指掌也可说算个奇迹。
狄更斯重建了新的家庭,满足了自已的欲望,但他却日渐衰老、体弱多病。可能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生活的紧张使人们要面对很大的压力,而且狄更斯又是那么的出名,总之,只有五十多岁的狄更斯过早地衰老,饱受痛风(经常不能正常走路)、痔疮、神经痛等病痛折磨,之后,他又患了轻微的中风。1870年,乔治·艾略特曾经这样描写过狄更斯——“他形容枯槁,面容憔悴”。狄更斯从十五岁起就开始抽烟,这时照片上的他完全变了模样,脸色腊黄、胡须斑白、满脸沟壑。而且更要命的是,他还开始为自己的小说举行公众朗读会,有时他太虚弱,甚至需要被搀扶着上、下讲台。虽然这样做非常辛苦,但是却培养了出了一大批忠实读者,这些读者在英国本土或在海外的美国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虽然频繁的工作计划使狄更的身体逐渐恶化,但是却满足了他的自我认同感,他的银行帐户也在不断增加,一次他高兴地对他的经理人说“想想吧,每次讲座都有190英傍的收入。”狄更斯在1870年去世,享年58岁,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克莱尔·托玛琳的这部狄更斯传记然仍有不足之处,然而她分析狄更斯的小说时极敏锐,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克莱尔的笔下,传主的形象会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托玛琳毫不犹豫地谴责狄更斯的错误行为,同时她也会对这位伟大的作家心怀怜惜之情,对他的了解也相当深刻。托玛琳的笔调清新、文风新颖,更具有把时间轴上的转换和空间上的情节描绘得生动、细腻的天赋。这是关于一个伟大作家的非凡传记,书中还绘有精美的插图。这部传记可以媲美理查德·艾尔曼尼(Richard Ellmann)的乔伊斯、唐纳德·拉菲尔德(Donald Rayfield)的契诃夫和让-伊夫·塔迪埃(Jean-Yves Tadie)的普鲁斯特,这三位作家也是少有的天才人物。就像狄更斯一样,他们同样是复杂多面、深奥难懂、个性分明。然而,我们对他们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呼吸到他们散发出的艺术气息。
本文作者William Boyd的小说《等待日出(Waiting for Sunrise)》会在三月份发行,由Bloomsbury出版社出版。
注释:即文集《Sketches by Boz》 ,Boz是狄更斯时常使用的笔名。
译者: nihaoivyliu
回复
-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