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使演讲录感
傅莹是新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第二位女副外长,擅长英文演讲和写作。在2008年奥运火炬伦敦传递受阻后,时任驻英国大使的傅莹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文章。傅莹讲述了奥运圣火在伦敦传递遭到干扰带给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情感冲击,也用数字和事实充分详实地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向世界说明了中国的立场,也充分表达了期待中西方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愿望——“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此外,她还在《卫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英国主流媒体上多次发表文章,得到海内外读者的高度评价。
傅莹在担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期间,多次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知名学府和社会机构发表演讲,介绍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傅莹的演讲并不照本宣科,而是采用能够让受众认可的说话方式,通过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来介绍和说明中国。这种出色的沟通能力使她成为在海外颇有影响、代表了中国形象的外交官之一。
傅莹的英文演讲和文章结集并以英汉双语对照方式出版,既可作为青年学生学习英语演讲的理想读物,亦是青年学生学习公共外交的经典案例。书中专门收录了傅莹关于演讲技巧的感想和体会,以亲身实践生动说明了外交演讲中“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等方法和技巧。同时,本书不但是中国外交官一流的外语水平和沟通智慧的写照,更是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宝贵文献。傅莹对自己演讲的总结体现了关于公共外交的深刻理解,就是“要实事求是,要早说话、要多说话、说明白话”,要让世界理解和尊重中国。
苏轼在《留侯论》里有这样一番议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有志于中西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事业的青年学子,对此不可不察焉。这也是我们出版本书的意义所在。
回复(共0条)
-
本书评还没有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