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侧漏

转~我是怎样买书的

霸气侧漏

常看到很多友邻说如今没有值得买的书,也常听见朋友说到图书大厦转了一下午也没发现几本可以买的书。然而在我看来,可买的书实在太多,若不是银两有限、书架太小,真恨不得能日进斗书。。。当然,我有轻微的囤书强迫症,这点大家不要向我看齐,今天主要还是说说从什么渠道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以6月25日买的书为例:

1、《西夏旅馆》上、下     骆以军

2、《边境之歌》            吉姆?林奇

3、《男人》              奥里亚娜?法拉奇

4、《符腾堡的沙龙》    帕斯卡?基尼亚尔

5、《喜福会》             谭恩美



买《西夏旅馆》是因为豆瓣的推荐;《边境之歌》是被简介所吸引:布兰登是一个出色的边境巡逻员,同时有着惊人的艺术天赋。但由于他身高超过两米一,并患有认知障碍症,就连亲生父亲也视他为异类。即便如此,布兰登依然珍爱每一个人,并与黑暗中的走私、贩毒及恐怖分子抗争到底。一连串的意外,让布兰登不仅没有成为英雄,反而遭到镇上居民的非议和排挤。自己深爱的女人,也被卷入阴谋之中,与他渐行渐远……。相较单纯的励志剧,我更喜爱这类反映夹缝中或边缘中人性的作品;法拉奇的《男人》则是出于《三联生活周刊》的介绍,“世界第一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采访希腊抵抗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亚历山大·帕纳古里斯时与他坠入爱河,《男人》不仅是法拉奇为她挚爱的男人书写的传记,还是一封漫长的情书。世间特别的女性不多,但足以照亮数个世纪阴霾的天空,我敬佩她们,因而想走入她们的人生,触碰她们所爱的人;《符腾堡的沙龙》是法国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的作品,因在法国留过学的缘故,潜意识里选择外国小说的时候我会偏向法国作家,也许他们的字里行间多少会有我熟悉的往昔幻影;至于《喜福会》,谭恩美是我喜欢的华裔小说家,我已读过《接骨师之女》到《沉没之鱼》,自然会想继续将《喜福会》读完。


所以概括起来,选择书的渠道不外乎以下几种:排行榜/书榜/名人推荐、朋友介绍、个人偏好和顺藤摸瓜。排行榜推荐是最常见的,作为资深文艺青年,我每天必看《豆瓣新书速递》,新浪微博的《爱读书》、《上海译文出版社》、《大块文化》等等,只要你多关注几个出版社,就可以得到极其丰富的书籍资讯。但排行榜的缺点在于良莠不齐,甚至有时名作家们也会写些软文去支持一位在读者心中还不那么熟悉的作者以提高销量,这时候就要靠你的经验了,我的原则是,本来不喜欢的作者千万不要因为他/她标榜了“转型”就去买,比如安妮宝贝的《春宴》,上书前风光旖旎,读过后骂声一片,真是陪了银子又伤感情;从没有读过的作者不妨一试,如果不中意下次不买就是。俗话说,人在书市漂,哪能不挨刀,就是这个道理。


朋友介绍的可能不会太多,前提是你有爱读书的朋友,而且多少了解你的喜好,假设你明明爱琼瑶亦舒黄碧云到死去活来,他偏偏介绍你严歌苓铁凝虹影,要么你从此吃素改吃肉,要么一边挥菜刀切袖子,一边大叹:这么长时间以来你竟然一点都不了解我,独怔然而泪下。


个人偏好就无从总结起了,有人喜欢玄奇志怪,有人喜欢清丽浪漫,有人喜欢刺激紧凑,有人喜欢茫茫然不知云里雾里zhuangbility,只要书的简介对胃口,一般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如我一个朋友见到超过十斤的书就会喜不自胜,典型代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一个朋友只要看到东野圭吾、京极夏彦这种四个字四个字的人名便会眼冒红光,而我虽然最讨厌游记,却无法忍住不买《印度之行》、《印度札记》、《印度三部曲》。。。太好奇这个神秘的国度,天长日久都长成了心中的一片森林。


至于顺藤摸瓜,是在经意不经意之间:有时候你读一本书,它会提到另一本书;看某部电影,它会提到某一本书;翻杂志看报纸,也会发现一两本感兴趣的书。这大概是一种无法填平的欲望,所知越多,便越觉浅薄,像翻过一座山又见着一座山,因为相信前方有更好的风景,才不停奔走下去。


回复

    暂无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