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1997年3月,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到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一职。他首先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中国知识界,日本文化的地位比我们日本人想象的还要低”。

    沟口雄三发现,大多数日本高中生、大学生至少能举出两三部中国古典作品的名称来,如《三国志》、《水浒传》等等。而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则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

    “高傲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欧美,对周围的亚洲诸国无暇顾及。”沟口如是说。

    那么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又如何呢?“歌舞伎”、“落语”、“浮世绘”、茶道、花道、书道能让欧美人感到异国情趣,然而中国人恐怕不能完全接受。歌舞伎会让中国人联想到京剧,落语会让人联想到单口相声,浮世绘和国画也有相通之处,至于茶道、花道、书法则至多不过被看成是对中国的模仿。对具有文化宗主国意识的中国人来说,日本的古代文化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枝而已。

    沟口没有想到,他的言论发表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日本的现代影视剧反而在中国民间得到广泛传播。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

  • 编辑推荐
  • 进入80年代之后,中国刮起了一阵“日风”。一批日本男女明星火遍了中国,对那一代中国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后来的“韩流”无法比拟的。在电影《二十四城记》中,当陈建斌讲起自己的女朋友也曾梳过《血疑》里的“幸子头”时,《血疑》的主题曲应景响起,让无数有着属于80年代的回忆的人在此刻热泪盈眶。

    时至今日,这阵“哈日”风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通过本期内容,反思一下对日本女星的追逐究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国民心态。

  • 目录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日本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