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

关于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早年生活的几种推测 (转)

冰棍

(转 文:Inegrual)

在所有福尔摩斯课题中,对大师早年生活的研究恐怕仅次于对艾琳·艾德勒的种种臆测。在人们试图解释福尔摩斯的怪僻个性和奇特的职业选择的时候,部分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部分因为科南道尔原著中的确没有提到合理的解释,研究者们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大师神秘的早年生活。在福尔摩斯全集的60篇故事中,提到大师过去生活的章节少之又少,只有:《“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马斯格雷夫典礼》,和《希腊译员》。其中《“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和《马斯格雷夫典礼》为我们提供了些许大师在大学时期的情况和福尔摩斯选择“咨询侦探”这种职业的部分原因,而《希腊译员》则提到福尔摩斯的家世。然而,在这三篇故事中,都没有提到大师童年的任何不幸。我们只知道大师在大学的时候“极不善交游”,“总喜欢一个人愁眉苦脸地呆在房里,训练自己的思想方法,所以极少与同年人交往”。

但是学者们还是从一些看似毫无关联,似是而非的证据中推断出福尔摩斯的童年生活。早在1973年,Bernhard Staedler(施戴勒)就在他影响深远的论文"The Case of the Missing Mother" 中提出大师与他母亲不合的种种可能性,以至于导致他后来对女性的冷淡与不信任。而Trevor Hall (豪尔)也在他的 《福尔摩斯的早年生活》“The Early Years of Sherlock Holmes” 提出了对大师母亲更惊人的推论。这个理论和施戴勒的其他论断后来被尼古拉斯·梅尔作为其成名作《百分之七溶液》的理论平台。

豪尔的观点简单的来说就是:“福尔摩斯的母亲有外遇,被丈夫发现后,和情人双双死于福尔摩斯的父亲手中。老福尔摩斯先生在犯下凶案之后,畏罪自杀。”这样的打击造成歇洛克和哥哥麦克罗夫特的心理障碍,在成年之后,一个备受焦躁抑郁型忧郁症和可卡因毒瘾的折磨,另外一个则因为自闭症深深的把自己孤立起来。豪尔认为,如果福尔摩斯家族的确有过这样的不幸,那么大概是发生在《“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案之后。首先,我同意豪尔对福尔摩斯家族悲剧的推论,及其对福尔摩斯对待女性态度和职业选择的深重影响。但是,我对他的理论有一些不同看法:

1,关于《“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的案发时间,如果我们按照案件中赫德森的说法来计算的话,应该是1885年(注:赫德森曾说过:“从我上次见到你,三十多年过去了”;而老特雷佛和他的上次见面在后面提到市1855年,由此不难推断出该案发生的时间)。这和华生后来的诸多纪录相矛盾。比如在《五个桔核》中,华生开篇提到“当我粗略地看了一遍我积存的一八八二年至一八九○年间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笔记和记录时。。。”,这说明,福尔摩斯和华生在1882年就已经认识了。而《“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只能比1882年更早。在这里,我们只能假设赫德森记错了时间。如果,按照福尔摩斯生于1854年推断,那么他上大学应该是在1874年左右,也就是《“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的时间。并不像豪尔所说实在1880年左右。

2,考虑到麦克罗夫特也可能受到家庭悲剧的冲击,我想老福尔摩斯先生的谋杀案很可能发生在麦克罗夫特和歇洛克都住在家里的时候。麦克罗夫特如果没有上寄宿学校的话,那么至少也应该在上大学的时候离开家。所以谋杀发生的时间最迟不能超过麦克罗夫特18岁,歇洛克11岁的时候。

3,和自闭症的麦克罗夫特相比,歇洛克的情况要好很多。毕竟,他选择了一个要不断跟人打交道的职业,而麦克罗夫特则是上班跟数字打交道,回家就跑到第欧根尼俱乐部里去。这样的不同除了性格关系外,可能也因为凶案发生的时候歇洛克比较小,还不太懂事,受到的冲击也就比较小。而麦克罗夫特则是正处于青少年情绪不稳定的时期,受到心理冲击自然会比较大。我甚至认为,自闭的麦克罗夫特很可能是发现尸体的人,或者是偷窥到父亲作案以及后来自杀的过程。

4,在豪尔的文章中,作者举出证据试图说明福尔摩斯家族悲剧是发生在《“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三桅帆船》案件之后。对这点,我持反对意见。豪尔认为福尔摩斯之所以同意到朋友家里度假是因为他当时还没有受到悲剧的冲击。在我看来,这倒是证明福尔摩斯在暑假里根本不想回家,又渐渐走出悲剧的阴影想要散散心的心情。在这之后的七个星期里,福尔摩斯躲在他的公寓里做化学试验,还是不想回家。因为回到家就会引发很多不好的回忆。

5 ,豪尔认为在老特雷佛向福尔摩斯提出他的职业建议时,福尔摩斯还懵懵懂懂的想要做个化学分析师,在同年晚些时候发生家族悲剧之后才决定该行当咨询侦探。我觉得福尔摩斯在整个大学时间里都是特立独行,不善交往,并不是因为某些突发事件才改变作风。这证明凶案发生在福尔摩斯进大学之前。但是,福尔摩斯想要做侦探的心思可能的确受到老特雷佛的启发。

6,在文章末尾,豪尔认为福尔摩斯对待家庭悲剧的态度上完全支持他的父亲。我比较同意这一点,也正是因为他看到父亲在遭受不公正待遇之后,自己作出行动,才会发展出后来具有强烈控制欲的个性,一种只有自己才掌握真正的正义的偏执。在许多案件中,他都喜欢自己扮演法官,比如蓝宝石案,米尔沃顿,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以及格兰其庄园等等。这种作风看似很潇洒,其实却是对法律的蔑视,也就是对他父亲行为的赞同。比如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特纳老头捡起石头砸死麦卡锡,由于没有事先预谋而构成二级谋杀。为什么强盗特纳能得善终,而小人麦卡锡却遭横死?麦卡锡的确是恶棍,但罪不至死。如果说福尔摩斯保证了特纳的公正,那么麦卡锡的公正由谁来保证呢?再比如米尔沃顿,没有任何一个陪审团会给一个敲诈者判死刑,但是在米尔沃顿被杀之后,福尔摩斯作为目击证人却向警察隐瞒了凶手。可见,福尔摩斯所坚持的正义,也是带有偏见的。而这种偏见的正义,恰恰是来自于他对父亲行为的赞同。他同情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奋起反抗,即使行为上比较过激,福尔摩斯也会支持他的。他对父亲行为的赞同,也就代表了他对母亲行为的厌恶。也就由此产生对女性的不信任。

7,豪尔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到麦克罗夫特。我想看过福尔摩斯全集的人恐怕都会惊讶于两兄弟的冷淡关系。直到《希腊译员》福尔摩斯才向华生,他唯一的朋友,提到自己有个哥哥。而且,他们互相之间似乎也没什么走动。在后来的诸多故事中,麦克罗夫特似乎只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或者需要歇洛克帮忙的时候才会出现。福尔摩斯对哥哥的评价很高,但我很怀疑这是出于兄弟之情。福尔摩斯只是承认一个既成事实而已,他对莫利亚蒂教授评价也很高。这样隔阂的关系似乎在维多利亚时代也不正常。这或许也是家庭悲剧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麦克罗夫特由于自己的自闭症,尽可能的回避所有人。而歇洛克在一开始也会回避作为知情人的哥哥,在心灵的创伤渐渐抚平之后,却发现兄弟情谊早就不似当初那么无间了。当然,就两个人的个性来说,似乎也完全没有恢复的必要。兄弟对兄弟的责任当然还在,但大概没什么关心的情绪在里面。记得福尔摩斯在空屋一章里华生解释:“至于迈克罗夫特,那是为了得到我需要的钱,我必须把我的秘密告诉他。”即使这只是为了安慰华生,或多或少也说明了福尔摩斯兄弟的关系。

8,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凶案真的发生在福尔摩斯童年,那么之后由谁来照顾他呢?麦克罗夫特很可能马上就上大学去了。那么福尔摩斯大概会在亲戚中辗转吧,寄人篱下的痛苦大概也养成了他过敏,自尊心强,事必躬亲的个性。

9,关于莫利亚蒂教授是福尔摩斯家庭教师的推论,我认为虽然毫无根据,但却并非天方夜谭。福尔摩斯对莫利亚蒂的确有某种偏执的愤恨。比如福尔摩斯在恐怖谷中提到莫利亚蒂拥有一幅格罗兹的油画,而教授的工资完全无法支付这样昂贵的奢侈品。福尔摩斯由此推断莫利亚蒂有非法收入。这种指控其实是毫无根据。难道莫利亚蒂不能从父辈继承这幅画?或者朋友赠送?这都是合理的解释,而我们亲爱的侦探先生,却一下子跳到非法收入上。这的确令人不解。有人认为莫利亚蒂教授在凶案发生的时候正好是福尔摩斯的家庭教师,这之中的种种推论却无法令人信服。

10,我个人对福尔摩斯早年生活的推测和豪尔大致相同。福尔摩斯家族在歇洛克年幼时,的确发生过某种变动。而这种变动极有可能跟福尔摩斯的母亲有关,如果她不是应该受到指责的一方,至少也是始作俑者。福尔摩斯母亲的罪行很可能是通奸,考虑到当时女性能够犯下的罪过并不很多。在这之后则有三种可能:

A:福尔摩斯的父亲自杀,麦克罗夫特马上离开家去大学住校。歇洛克孤零零的一个人辗转于亲戚之间。

B:福尔摩斯的父亲没有自杀,他想办法掩盖了罪行(比如像退休的颜料商里面所描述的那样),然后试图欺骗他的两个孩子。但是麦克罗夫特先发现,然后是歇洛克。但是他们两个都没有告诉对方,就这样心知肚明的互相隐瞒了一辈子。同时也因为双方都隐瞒了事情,而逐渐疏远。

C:福尔摩斯的父亲没有自杀,他想办法掩盖了罪行,但是两兄弟的其中一个,很可能是年长的麦克罗夫特发现了真相。但是为了保护家族声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隐瞒下来。

无论如何,这个事件还是使福尔摩斯家族蒙羞,歇洛克和麦克罗夫特都受到很大压力,试图把自己隔离在人群之外。麦克罗夫特远离家乡去上大学,而歇洛克则更多的亲近自然。在他年龄足够的时候,他几乎等不及的马上去上大学,可能是剑桥,或者伦敦大学。他选择化学作为专业,因为这是一个精密准确的学问,福尔摩斯终生都在体验一种不确定感,对生活变动的无力感,这使他迫切的需要控制某种东西借以平衡。在大学阶段,他似乎完全失去了未来的目标,也没有朋友,只是杂乱无章的摄取各种毫无关联的学问。

他并不富裕,但也从来不缺钱。离开家之后,他渐渐从童年的不幸中走出来,并没有因为家庭悲剧而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而开始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物,甚至开始练习拳击。如果他没有去特雷佛家度假,大概他会选择化学分析师作为职业,而推理作为爱好。但是,在他开始接手案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行为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死。这对于迫切需要控制身边事物的福尔摩斯来说,是不可抵御的诱惑。这种高高在上,控制全局的感觉是化学实验无法带给他的。

如果我们假定福尔摩斯在1880年到达伦敦,那么也就是这个时候他解决了马斯格雷夫典礼案。在1881年左右,遇见华生,并侦破《血字的研究》。

我虽然并不喜欢弗洛伊德把所有心理问题都归结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上的论调,但是像福尔摩斯这样明显的对女性不信任,可能来自他和他母亲的关系,也可能源于失败的初恋。但是我坚信福尔摩斯还没有软弱到因为一次初恋的不成功而对女性产生如此强烈的反感。而他时刻保持的骑士精神又恰恰反证了这一点。

明眼人可能早就发现,各种关于福尔摩斯早年生活的推论都好像是倒置的金字塔,在一点蛛丝马迹,模棱两可的线索上,建立起整个理论系统。这样的推论大多是经不起死钻牛角尖的质疑。而我的推论,也只是建立在福尔摩斯个性上的一种臆测而已。但是,总觉得福尔摩斯就是这样好似雾里看花般才更吸引人,一旦变成定论就失去它原有的神秘魅力了。

回复

  • 芒果哥哥
    芒果哥哥

    我十分佩服歇洛克.福尔摩斯那缜密的思维,读起来就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连爬楼梯都几乎撞在栏杆上,不容错过呦~!

    2013-03-26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