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风

《追风筝的人》的电影:看了不如不看

珊风

在香港的时候看了《理发师陶德》。居然看得我快睡着……在电影院里犯困这在我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好吧,我那几天也许是比较累了,睡得太少,YY得太多;当时也坐得离银幕太近,举头望德普的感觉也很累。除了这些客观原因,我还是觉得这片子太阴暗、太压抑,唱得人心烦,看得人郁闷……Tim Burton就算不是我最挚爱的导演,可他的片子我一向还是挺受落的,他什么时候变得这样不肯给人留点希望了?回来看了看影评,发现好评一片,原来我在电影院里犯了次困,一下就离IMDB差出去好远啊。

我事后其实是有想——早知道不如去看《追风筝的人》……

现在把《追风筝的人》也看了,郁闷依旧。我又开始庆幸:幸好在香港没看这个。

当初《追风筝的人》的小说真是把我看得感动得要死,那些直白朴素,甚至可以称之为赤裸裸的抒情竟然将我一击即中。其实后来我一直还在想,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它没什么技巧,或者说技巧非常笨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沦为滥情之作(当然我相信肯定已有人认为它就是滥情之作)。它就那么简单直接得扑面而来,直奔人心,让人猝不及防的情感爆发。

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是:没指望拍出什么精彩,只要能煽情到位就很好了。

可惜啊,没有,什么都没有。

编导照本宣科、老实巴交地把故事复述了一遍,当然还要删减,比如把书中让我觉得特震撼的索拉博自杀那段删掉了。是啊,不删减怎么行呢,不然两个小时怎么讲得完这个跨越了20年的故事。忙于讲故事,却忽略了情感重点,前面平平,后面也平平。小时候阿米尔和哈桑那段刻画得太简单了,完全找不到我看书时那种纠结的感觉。没有这段情感的铺垫,所谓的救赎从何而来,这个故事又何以立根本?没有这些,无论再怎么重复“为你千千万万遍”,也让人感觉莫名其妙——那可就真算是生硬的煽情了。

另外我觉得电影中的多数表演也堪称失败。可能多数人都不是职业演员吧,反正总感觉他们似乎没能真正融入到电影中。他们在那演的浮光掠影,我这看的自然也就神游物外。不过我想说的潜台词是:怎么能都怪演员呢?

片中唯一让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对阿米尔父亲的塑造。虽然离原著还是有距离,但是至少这个人物还是比较形神丰满地立起来了。

也许没看过书的人,看这部电影感觉会好些吧。如果读过书了,那这部电影真是不如不看。

最近看电影总是这样,很期待的,往往没什么好结果;没抱什么指望的,反倒感觉尚可。突然很怀念过去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日子,看什么都兴奋、都激动,真是白纸一张,每个墨点都记得。学会了挑三拣四,傻看痴乐的时光和心态,恐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原作者:feeling)

回复

  • maggie
    maggie
    喜欢读原著,电影改编往往失去了原著的精华。

    2012-12-12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