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阅读挑战性的文学巨著,你读过几本?
文学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书,它们牢牢占据着“伟大”的字眼,但普通读者却总是望而生畏。意识流、蒙太奇、宗教背景、多种语言交织,想要猜透作者的意图总是很难。想挑战一下自己的阅读神经?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难啃的巨著吧!
1. 詹姆斯·乔伊斯《芬尼根的守灵夜》
《芬尼根的守灵夜》问世时,乔伊斯就狂言说,这部小说的谜底足以让后人忙碌上三百年。同时表示,完成这部书,自己只剩下等待死亡一件事。黑夜梦呓一般的自言自语叙述着人类历史长河中关于欲望的无止尽追求,关于性和权力的纠葛,关于宇宙黑洞一般的虚无主义。中译本在目录之前出现了“阅读凡例”和“语言缩写”的说明,生怕我们第一页都读不下去。
试读:特里斯特拉姆爵士,爱的提琴手,越过爱尔兰海,还没有|再次经过从布列塔尼半岛北部,重来小欧洲那参差不齐的地峡|颈部|伊茜,再打他的半岛战争|孤立的笔战|阴茎之战。
2.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这是福克纳花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中麦克白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故事从美国南方旧家庭的分崩离析开始,每一个家庭成员出来讲述关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文字没有内部逻辑,时空颠倒。据统计,单在其中一章里,场景转移就出现了超过两百次。
试读:杰生先生说过叫大家上楼去。他又说过叫大家听我指挥。我并不想指挥你们。可是他说过大家要听我的话。他说过的吧,昆丁。我能摸到威尔许的头。我能听见大家的出气声。他说过的吧,威尔许。是这样的吧,没错儿。
3.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漫漫几代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经、分崩离析的故事,马孔多被飓风吹走的一瞬间,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变得微不足道。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这些都是不同的人物,但他们都属于古老的布恩迪亚家族。
试读:这是马孔多人第一次听说铁路这个词。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在桌上画出的图样,分明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当年为太阳战方案所绘制的草图一脉相承,乌尔苏拉见此情形便确认了自己的感觉:时光倒流了。
4. 金宇澄《繁花》
语言代表文化,在流畅的普通话成为书写专用语言的今天,金宇澄的《繁花》为读者打开了新的视野。上海文学或者说沪语在遥远的南方低声诉说着,将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精神融入到当下文学的断裂之中。或许,《繁花》呼应着多年前张爱玲写的那部《海上花列传》。
试读:理发店里,开水叫「温津」,凳子,叫「摆身子」,肥皂叫「发滑」,面盆,张师傅叫「月亮」,为女人打辫子,叫「抽条子」,挖耳朵叫「扳井」,挖耳家伙,就叫「小青家伙」,剃刀叫「青锋」,剃刀布叫「起锋」。
5. 让·热内《鲜花圣母》
《鲜花圣母》无疑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奇葩。同性恋作者让·热内在监狱中完成了这部作品,带有很强的自传性。小说描写的都是最为忌讳的问题,比如同性恋和监狱生活。有人说这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延续,它从罪孽中凝结出美,对人生的荒谬进行了无声抗议。在思想上,它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在艺术上,它的破碎情节、暴力演绎和温情叙事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一种异样的美感。
试读:那些现在已经死了的杀人凶手一直来到我面前,而每当这样的一颗丧门星落到我的牢房中,我的心便跳得很剧烈,我的心便跳得很狂乱,而这狂乱敲响的鼓点可能就在预告一个城市要投降了。一股热忱随之而来,一股简直可以扭曲我心灵的热忱,使我在几分钟里痉挛不已,这时候,我听到在监狱的上空有德国飞机飞过,它投下的炸弹在近处炸响。
6.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
劳伦斯声称这部小说是“无人能及的海上史诗”,作品刻画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带有浓厚的宗教寓意和诡谲神秘的灵异色彩。有人说,在捕鲸之前的132章都是离题的内容,涉及到神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当然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鲸类的了解,俨然可以成为厚实的科普著作。
试读:根据身体大小,我把鲸鱼首先分为三卷(下分为章),这就包括了不论大小的全体鲸鱼。1. 对开型鲸鱼;2. 八开型鲸鱼;3. 十二开型海豚。我以抹香鲸代表对开型,逆戟鲸代表八开型,海豚代表十二开型。
7. J.R.R. 托尔金《精灵宝钻》
许多人看过《魔戒》,但却不一定知道这本书,它是《魔戒》的源头。托尔金创作《精灵宝钻》共花费了 60 年的时间,分为埃努的大乐章、维拉本纪、精灵宝钻争战史、努曼诺尔沦亡史、魔戒及第三纪元五个部分。托尔金去世时没能最终完成手稿,但他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架构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无与伦比的历史。
试读:起初,独一之神一如,也就是精灵语称之为伊露维塔的那一位,自其意念中创造了众爱努;他们在他面前创作了一首大乐章。从这大乐章中,宇宙得以诞生,因伊露维塔将爱努之歌化为可见的景象,在他们眼中,它如同黑暗中的一团光亮。
8. 乔纳森·弗兰岑《纠正》
2001 年出版的《纠正》入选《时代》杂志 “1923-2005 年间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100 本”。作品以美国小镇为中心,讲述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对自己生活的“纠正”,横跨半个多世纪,一直写到了今天的华尔街和金融危机。这是关于美国的故事,是美国的资本主义、物质主义、乐观主义、理想主义。
试读:最终来临的经济衰退,不是一夜之间骤然破裂的泡沫,而是一种远比这温和的缩减。几大金融市场股票在一年间慢慢地贬值,这种经济吃紧的势头十分缓慢,甚至不能作为标题新闻见诸报端,十分容易预见,只有傻瓜和真正贫苦的劳动者才会遭到它的沉重打击。
9. 托马斯·曼《魔山》
《魔山》的故事发生在封闭的疗养病院。作品本身有许多歧义,时空的跳跃和停滞构筑了一个脱离于时代的背景。七十五万字的巨著,描述了各色各样的精神病患者和他们颓废腐朽的生活方式。在爱情故事之外,作品也反映了一战前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但所有这些,作者都没有提供任何可以帮助理解的线索。
试读:空虚和单调无聊固然会使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延长,令人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但它们也能将巨大和极大的时间单位缩小或使它飞逝,甚至化为乌有。反之,一个充实而有趣的时间内容,能使一小时,甚至是一天的光阴缩短或轻松地逝去。可是在度量方面,它却赋予时间进程以宽度、重量和坚实性,因而多事之秋与那些平淡无奇、风平浪静的年代相比,前者的流逝进程慢得多。
10. 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1957 年该书出版,随后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十本书之一,累计销售超过八千万册。小说展示了如果每一行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同时作者也抛出了全新的道德哲学,即理性的利己主义。
试读:人类历史上只有一种人从未罢过工——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任一行业和阶级都曾处于需要罢过工,借此向世界提出要求,彰显其不可缺少的必要性——他们就是将这个世界扛在肩上、使其生存下去,而得到的报酬只是痛苦和折磨,却又从未抛弃过人类的那些人。不过,也该轮到他们了。
11.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的文本中包含着法、德、意、西及北欧多种语言,还时常使用希腊语、拉丁语甚至梵文。这样驳杂的语言创作了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将广告推销员布鲁姆在 1904 年 6 月 16 日这一天中 18 个小时的经历写成了一百万字的宏大巨著。乔伊斯说“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而“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
试读:电力站发出的皮带旋转的噼噼啪啪声以及发电机的隆隆声催促着斯蒂芬赶路。无生命的生命。等一等!外界那无休止的搏动和内部这无休止的搏动。你咏唱的是你那颗心。我介于它们之间?在哪儿?就在两个喧哗、回旋的世界之间——我。砸烂它们算了,两个都砸烂。
12. 唐·德里罗《地下世界》
纸屑和核废料构成了一个地下世界,它在暗中吞噬着现实世界的生活。读者无法将作品归入科幻系列,因为这部 72 万字、共 800 多页的作品,用碎片化的蒙太奇串联起美国 20 世纪后 50 年的历史。肯尼迪遇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包括垮掉的一代、爵士乐、黑帮、毒品,每个构筑了历史的细节在作者笔下占了同样的比重。你可以说这是历史,也可以说是虚构。
试读:他们并非在迁徙途中,并非身处革命——灵魂的某种巨大震撼——的潮流之中,然而却带着巨大城市特有的那种体热,带着自己的小小遐想和极度渴望。白天,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困扰着人们,困扰着戴浅顶软呢帽子的男人,困扰着请假上岸的海员。他们思绪混乱,忙着寻欢作乐。
13. 卡夫卡《城堡》
这是一部“迷宫似得令人晕头转向的小说”,是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经历的一系列离奇荒诞的现实。卡夫卡并没有完成这部伟大作品,开放式的结尾也让“城堡”的所指变得扑朔迷离。关于宗教的灵魂救赎、对于国家统治机器的讽刺、或是犹太人无家可归的真实写照。我们永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试读:我们同城堡之间并无确定的电话线路,没有总机接转我们打去的电话;从这里给城堡中某人挂电话时,那边最下一级的办事部门的电话就都一齐响起来,甚至于,这点我知道得很清楚,要不是城堡里几乎所有电话机上的响铃装置都关上了,那么所有的电话机就都会响起来的。
14. 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
福克纳曾对朋友表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美国人所写的最好的小说”,不仅因为它反映了美国南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社会面貌,也因为剖析了人的心灵与它自己的冲突。书中讲述者采用了冗长、抽象的表述方式,长达几页的句子比比皆是。译者为了配合这种欲说还休的繁复,许多部分都没有编配标点符号。
试读:也许不管对什么人你都得了解得挺透才能爱他们可是当你恨某些人一直恨了四十三个年头你对他们准该了解得挺透了因此到那时也许更好了到那时也许没问题了因为在四十三年之后他们再也不会使你感到意外或者使你既不会非常满意也不会非常气恼了。
15. 翁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
被称为继罗兰·巴特之后最具权威的符号语言学家,埃科的作品讲述了一起中世纪的修道院谋杀案。不满足于推理小说,埃科为我们重构了关于中世纪的想象,关于它的历史、政治、宗教、神话、哲学,甚至烹调、医药、魔法。正如作者说的,“玫瑰的名字”在中世纪是代表无限力量的措辞。
试读:世界肇始之时,尘世的政府是在东方,天神命令他们该随着愈来愈近的行进时间逐渐移向西方,在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之际警告我们,因为事物的进程已濒于宇宙的极限。但是在千年至福到达之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们必须保卫基督教世界的宝藏,以及上帝的话。
16. 大卫·米切尔 《云图》
《云图》由六个环环相扣的故事组成,时间从十九世纪一直延伸到人类毁灭之后的后末日时代。六个主人公的肩胛骨上都有彗星状的胎记,他们代表同一个灵魂。有人说这是作者向《1984》的致敬,是关于文明、科技、欲望的赤裸表述。或许从太空俯瞰地表的图像中,可以窥见不知由谁主宰的惊人相似的历史。
试读:我比任何克隆人都了解幼娜-939。有些纯种人比我更了解她的神经化学历史,也许后面会提到他们的名字。我在宋记醒来时,李监工把我分配给幼娜-939 的收银台。他觉得,让同一个细胞株的克隆人在收银中心错开,看着舒服些。那一年幼娜-939 已经有十颗星了。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情节在伍尔夫的作品中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物的潜意识和繁复的隐喻。灯塔是全书最重要的象征物,它是时间和永恒的集合体,也是主人公拉姆齐夫人的主观意识对应物。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内心的独白,可能读了 50 页,读者发现伍尔夫还没有进入正题。
试读:查尔士·塔斯莱认为他是当代最伟大的形而上学家,她说。但他需要更多的东西。他需要同情。他要得到保证,确信他处于生活的中心;确信他是人们所需要的人物;不仅仅在这儿是如此,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如此。她晃动闪闪发光的钢针,胸有成竹地挺直了身躯,把客厅和厨房都变得焕然一新,叫他在那儿宽心释虑,踱进踱出,怡然自得。
18. 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万有引力之虹》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本,书中包含了太多理念和隐喻,火箭、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塔罗牌、性变态,似乎品钦将自己对现代物理、高等数学,甚至火箭工程、《易经》的理解全部注入在文本中。《纽约时报》评论说,“假如明天我就要被放逐到月球,只能带上五本书的话,这本就是其中之一。”
试读:幻灯内容是海盗从事“思想替身”生涯的闪光点,可以追溯到当年他带着“蒙”卦(《易经》里的第四卦)四处云游的日子。那时候卦体还只是一个清晰的黄点,就在他脑子的最中间,越来越大。他早就知道有时候梦到的事情并不属于自己。
回复
-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