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方原始风景
最初欣赏到迟子建的书,是那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文字纯朴安静,情感却汹涌而至。鲜活的人物和情感交汇成一幅宽广的画卷,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感觉像是要屏住了呼吸一般。
读起她的《原始风景》这本书,北京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像是在为这本书所描写的北方边境,勾勒一个模糊的形象,就如人工搭建的简陋舞台,哪怕只是一点,也要读书的人,更好地融入其中。是一篇中篇集,但读起来更像是一本自传,是儿时回忆的集子。娓娓道来,琐琐碎碎,像是一位老人的软软絮语,或是老家妯娌间的嘀嘀咕咕。不时飞扬起的脚步声,是光脚踩到泥土上特有的声音,伴随着淡淡的大地的芬芳。作者本人的形象偶尔越出文章,淡淡地像个旁观者,却又有比主人公更深沉的无奈与怀恋。
迟子建描写的原始风景,是自己老家的样貌,更是心中一块最原始最纯粹的净土。那些由语言编织的风景,我从未见过,但却觉得十分亲切。那些极光,月光,冰河,原始森林,白昼,达子花,五彩的石头与鱼讯,美得失真。她说,成年后窝在大城市的一个阴暗暗的角落,回忆着儿时的事情,酷暑也仿佛淡去,从唇齿间漾出的微寒,由对那边边境之地的回忆中渐渐升腾出来。她是如此还念,如此留恋,因而如此悲切与无助。
迟子建的回忆,是温度、颜色、气味,是扎根在那方土地上的根蔓与枝条,是一切真挚的情感宣泄与用心的接纳与体验。悲也好喜也好,那么真切纯粹。而我,和大多数的我们,对于这样美妙的回忆,未曾幸得。于是,她那由此而生的悲切,我也抱有艳羡。
掩卷时窗外又响起铲雪的声音。落在这个城市的雪,或许时运不济。他们没有太多机会经孩童的手而变成充满幻想的形体,也没有办法变成涓涓细水,滋养土地和山林,孕育一条条冰解后欢快的河流。他们的同类,也未必认得出那些黑泥原也是自己的同类。
能做的,便是在这城市中挑拣拨弄,尽可能用力地抵抗一切有悖于心的事物,保自己一放净土。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为自己筑起了高高的围墙,使其成为一片荒墓呢。
回复
-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