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初赛
谈辜鸿铭先生的民族主义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弊端。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是由辜鸿铭先生在1914年发表在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上的文章编集而成。书中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母题,分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的妇女、中国的语言、汉学家、中国学等内容。本书在满清时代的重大价值自不必我多说,可以说,辜鸿铭先生用一支笔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在那个中国被列强嘲讽的年代为中国挽回了颜面。其中的一些核心思想也仍在当代发挥作用。比如衡量一个文明的标准,必须看他 “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但是我着重想讲的,是辜鸿铭先生从书中透露出的民族主义,或者是说他对中国文化的执着。他反对崇洋媚外,在西方国家大力宣传中华文化,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比法国人、德国人高出不少。辜先生到底此意为何?
首先我想介绍辜鸿铭先生民族主义从的来源,这就得从他的出生背景讲起。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血儿,橡胶园主喜欢他,从小就给辜鸿铭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著作。一个生长在完全是西方环境中的孩子,究竟是怎样产生如此浓烈的民族情怀的呢?我认为这都要归功于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十岁那年辜鸿铭被橡胶园主带到英国,临走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这句话在辜鸿铭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并随着时间流逝逐渐生根发芽。1880年,辜鸿铭已在外求学14年,后来的蔡元培、林语堂在外留学时,读的书中都有辜先生的著作。可以说辜鸿铭身上的民族情怀,来自于他的父亲和祖祖辈辈。
1914年,《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完成,同年,一战爆发。之所以将这两个时间并列,是我想引出辜先生民族主义的第二个原因,国际局势的动荡和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辜鸿铭见证了中国近代的一系列悲剧,从封建王朝消灭,到资产阶级革命失败。辜鸿铭正是在在中国混沌不知出路的年代,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爱意。
在此,辜鸿铭的民族主义的内涵也已经明了了,他用中国人的自豪,表达对自身民族的爱意。
当然,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不再是当时积贫积弱的国家,而是崛起于东方的雄狮,相比于固守自身的理念,现在更重要的是吸取世界上其他各个民族的优点。我认为,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内涵帮助这个民族度过难关走向光明的发展,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则会帮助我们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一说,恐怕不久就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成为一个时泪话题了吧。
回复
-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