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缺什么:尼采的人生哲学

  • 作   者:

    尼采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语   言:

    中文

  • ¥3.90

  • 试    读
  • 导读
  • 思想家的著作和文章千差万别;有的人在书中集中了光明,这光明是他们从自己清醒的认识中得来的;而另外一些人的书里则充满了黑暗,那是黎明前在他心灵中形成的灰与黑的复制品。

    不论我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世人,总会发现那些千差万别的个人都心怀一个使命,即做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益的事。然而,这种使命感仅仅来自于人们身上存在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冷漠而又不可征服的行为的本能,而不是出自对人类的博爱。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用一种短浅的目光将周围的人严格地进行区分,考虑他们对自己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善的,还是恶的。不过,在对整个群体进行一个估计和长时间的思考之后,他们便开始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最终,他们只好放弃了这种想法。并且,从保存本质的角度来看,最有害的人也许往往也是最有益的人,因为他不仅将自身的本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还用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效应,保存了他人的本能。如果人类失去了本能的欲望, 那么大概早已和衰亡和毁灭了。

  • 内容简介
  • 他是哲学家?他是散文家?他是诗人?他是尼采。

    他很有思想!他很有智慧!他很疯狂!他是尼采。

    尼采人生哲理经典著作首次结集出版,他的思想和智慧将会告诉你答案。

  • 作者简介
  • 尼采,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1844年10月15日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传教士家庭,1866年进波恩大学学习神学,不久改学古典语言学。1869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额外教授。1878-1879年患精神分裂症,辞去教职。著有《悲剧的诞生》、《人性的,太人性的》、《曙光》、《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反基督教》和《权力意志》等。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5 October 1844–25 August 1900)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cultural critic, composer, poet, philologist, and Latin and Greek scholar whose work has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He began his career as a classical philologist before turning to philosophy. He became the youngest ever to hold the Chair of Classical Phil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Basel in 1869 at the age of 24.

  • 目录
    • 序言:呼唤意味着缺少
    • 快乐的知识
    • 超然的道德
    • 价值的重估
    • 艺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