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19世纪欧洲、北美、俄国等地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批判现实创作文学作品,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流派的作家通过其作品反映社会矛盾和问题。

19世纪中叶,俄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俄国文学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以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反映了俄国社会生活与社会矛盾,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坛。

本期向大家介绍三位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屠格涅夫,他们为世人留下了多部鸿篇巨著,为俄罗斯文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托尔斯泰———宏大史诗的缔造者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糅合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中穿插独白,变化万千。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

    • 《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俄国上流社会的爱情悲剧。贵族出身的安娜嫁给比自己年长很多的高官卡列宁,但丈夫的冷漠让安娜心灰意冷。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伏伦斯基,两人一见钟情,但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安娜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伏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卡列宁为了惩罚安娜坚决不离婚,并且不让她见到心爱的儿子。另一边,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伏伦斯基也动摇了,渐渐将安娜的爱情视为束缚。当安娜听说伏伦斯基的母亲正为儿子择亲的时候,她终于绝望了。儿子与情人,她生命的两大支柱相继坍塌,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小说揭露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 《复活》主要描写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心灵“复活”的旅程。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这位女仆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这位女仆又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最后,玛丝洛娃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没有和聂赫留朵夫结婚,而同一位革命者结为伉俪。

      小说通过描写男主人公的自我觉醒与女人公的苦难遭遇,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类灵魂的拷问者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等。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其作品中心理和意识描写的独特性被文学理论家巴赫金概括为“复调小说”结构。他的作品为20世纪初西方危机神学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准备。

    • 主人公戈利亚德金幻想出了另一个与自己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小戈利亚德金。在他的幻想中,这个人冒充自己的身份,到处招摇撞骗,还处处羞辱他,与他作对。这种病态心理搅乱了他的生活,使他精神分裂。他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试图拆穿小戈利亚德金的假冒身份和卑劣行径,维护自己的声誉,似乎却总以失败告终……

      “双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对现代主义文学带来了深刻影响,并给后来的许多作家给予启发。正是这种对于灵魂的拷问和人心善恶的考量,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达到了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 这部长篇小说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一名年约四十的退休公务员,他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

      《地下室手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预示了他后来五本重要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

    • 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靠母亲和妹妹的接济艰难度日。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了放高利贷的房东老板娘和她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犯下这桩谋杀罪之后,他处在极其痛苦的矛盾之中,无法摆脱惊惧的心情。在索尼娅的感召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八年。不久索尼娅也到了那里,两人萌发了爱情,拉斯柯尔尼科夫重获新生。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把紧张、惊险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所引起的急剧变化。

    • 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 屠格涅夫———贫苦大众的发声人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而且特别表现在他对人类的苦难的深深同情,希望竭力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 《木木》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格拉西姆格拉西姆是个又聋又哑的农奴,只知整天干活,对主人十分敬畏,女主人对此甚为满意。她将他带到莫斯科,让他在住宅内专管挑水劈柴,打扫园子,白天看门,晚上守夜。格拉西姆的活计干得干净利落,井井有条。他被喜怒无常,性格乖张冷酷的地主婆从乡下农村带到莫斯科,在经历了恋爱的失败,以及被迫亲手溺毙了自己心爱的宠物狗“木木”后,终于心灰意冷,毅然决然地独身离开莫斯科返回家乡。

      ​格拉西姆的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俄国普通劳苦大众的一个代表,他在沙皇封建思想与农奴制的统治之下,进行着悲剧人生的演绎。这是屠格涅夫对农奴制深刻的批判,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警示世人。

    • 《猎人笔记》是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随着屠格涅夫充满优美调的叙述,俄罗斯的大自然风光、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地主对农民的欺凌、农民的善良淳朴和智慧,像一首首抒怀歌曲在我们面前缓缓流淌出来,汇成一部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交响诗。

      《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制度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纪实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它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暴露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而且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

以上三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将俄国的现实融入笔下的鲜活故事,为读者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他们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并论述了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他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代表了广袤大地上的俄国人的宽阔胸怀和热忱真挚,令俄罗斯的文化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