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乔治·惠特曼——我需要一家书店,经营图书就是在经营我的人生

橘子不是唯一水果

我们熟知各种书店,特色的、平凡的,每个书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已故的乔治·惠特曼经营的莎士比亚书店,相信爱书的你我都听说过,一起看《午夜巴黎》背后的故事:

乔治·惠特曼这个美国人,在巴黎,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左岸拉丁区经营着一家全世界最出名的书店——莎士比亚书店。8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文学爱好者在巴黎的朝圣之处,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那些作家、艺术家们真正汇集的地方,其实在这里。

2011年12月14日,刚刚过完98岁生日的莎士比亚书店现任老板乔治·惠特曼,在书店三楼的卧室里去世。从1951年至今,乔治和他的独生女希尔维亚·毕奇·惠特曼——莎士比亚书店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经营这家书店达60年之久。乔治·惠特曼是书店老板、出版商,但他更珍视另一个抬头:文学庇护者。这家由乔治经营的书店,是一间书店,是一所文学家园,是一家青年旅馆,也是一座文化宫殿。

书店就在塞纳河畔,打开书店门就能看到对面西堤岛的巴黎圣母院。书店的门面和店内装饰看上去还停留在狄更斯的年代,三层楼的木结构楼梯总是咯吱咯吱作响;现代化玩意儿都被摒弃,比如电话机、监控摄像头,甚至信用卡,甚至没有图书分类。可就是这里,对于许多怀揣不切实际文学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儿是一个文学公社。

乔治以俭朴出名,但他对文学爱好者非常慷慨。几十年来,老乔治提供免费饭食和床铺,甚至腾出自己的三楼卧室,为那些有心写作的全世界年轻人提供庇护。这些穷得叮当响的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住一个晚上、一周甚至数月,虽然他的身体勉强塞在堆满书和灰层的书架之间。年轻人栖身于书架之间,小有名气的作家可以住在乔治的房间,那里有充足的阳光也更舒服。不过,这些文学栖身者也得付出劳动,帮助店员打扫、整理书店和忍受乔治的怪脾气。许多宾客后来形容他就像是一位慈爱、充满魅力的父亲;可是有时候他也会发脾气,是位喜怒无常的独裁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乔治一共接待了超过5万人住在书店里。乔治在很多场合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一位乌托邦分子和人道主义者。

乔治·惠特曼和莎士比亚书店的故事还得从1919年说起。莎士比亚书店的第一代经营者和创立者是希尔维亚·毕奇,1919年这个美国女人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奥德翁街创办了这家专营英文书籍的书店。书店最辉煌的年代也正是“二战”爆发前的这一二十年,也就是《午夜巴黎》里的巴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庞德、乔伊斯他们的巴黎。这些人都是莎士比亚书店的顾客,他们甚至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卧室、客厅、办公室、邮局、免费图书馆,尚未出名的写作者都想在那里碰碰运气。当然,让莎士比亚书店记入文学史册的一项大事是,希尔维亚协助乔伊斯在书店出版了《尤里西斯》。

“二战”爆发后,海明威、乔伊斯他们都离开了。时代变了,希尔维亚·毕奇女士对书店、对文学心灰意冷,终于在巴黎沦陷之后不久将书店结业。就算1944年巴黎解放,海明威又拿着酒瓶回来了,希尔维亚也没有心思再让书店开张。

上世纪40年代末的某一天,在巴黎逗留多年的乔治·惠特曼遇到了另一位美国人劳伦斯·费林盖蒂,他们都梦想开自己的书店,讨论的话题是提供自由思考的书店的重要性。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几年后,1951年,LeMistral书店诞生在布士锐大街,之后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1953年,“城市之光”在旧金山创立。劳伦斯·费林盖蒂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主将,也正因这层关系,莎士比亚书店长期和“垮掉的一代”关系紧密。这两家分别在巴黎和旧金山的书店,如今都是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朝圣地。当他俩都在世的时候,他们也约定这两家书店结为姊妹店。老乔治经营下的这家书店,在半个世纪里接待的大作家包括亨利·米勒、贝克特、詹姆斯·鲍德温、威廉姆·伯罗斯、艾伦·金斯堡、格雷戈里·柯索等等,这张人物表上名字不比希尔维亚的莎士比亚书店黯淡。同样的,这些人也都是乔治·惠特曼的朋友,只是他们都比乔治早先离开这个世界。

乔治·惠特曼曾自嘲是一位失败的小说家,最后只好把全部的精力倾注于卖书、借书和结交文学圈这些事上。他说:“我需要一家书店,对我来说经营图书就是在经营我的人生。”事实上,乔治的人生也非常精彩。

1913年12月12日,乔治·惠特曼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在马萨诸塞州长大。乔治的童年是在跟随父亲的工作旅行中度过的。由于父亲在海外工作的原因,他先后在美国、希腊、土耳其和西欧居住。作为物理老师的父亲,还曾带着全家去中国旅行一年,而他们全家落脚的地方就是南京大学。在波士顿大学,乔治主修的是新闻,1935年大学毕业后,乔治只身徒步旅行横穿北美,还去中美洲旅行、冒险和写作。他最初的打算是环游世界,最后被迫回家,原因是在巴拿马深陷沼泽差点送命。回到美国安定下来后,乔治在哈佛大学注册入学。1941年他应征入伍,在格陵兰岛以医师身份服役数月。战争结束后,继续旅行,环游了欧洲。1946年他来到巴黎,自愿参加了一个战争孤儿的救助站,救助站解散之后,他就留在索邦大学晃荡,有点无所事事。

       在乔治接盘莎士比亚书店之前,他已经在巴黎开始自己的书店经营生涯——在索邦大学边上的苏伊士旅馆的一间无窗的房间里,乔治开了家小租书店。1951年,乔治·惠特曼花了500美元盘下了布士锐大街37号一家杂货店,那儿离希尔维亚以前开的莎士比亚书店不太远。乔治把一堆英语书搬到了那里,于是书店就开张了,名字叫“LeMistral”,后者是乔治·惠特曼崇拜的一位智利诗人。上世纪50年代初经营莎士比亚书店时的乔治,营养不良,胡子拉碴,站在书丛活像个圣徒。

从“LeMistral”到莎士比亚书店,很多人为此质疑过乔治,他们认为乔治编撰了一个故事,窃取了希尔维亚的书店名字。不过克里夫·哈特、一位乔伊斯研究专家最近表示,他曾经参加过希尔维亚在1958年组织的一次聚会,“她宣布,她很乐意乔治沿用莎士比亚书店这个名字”。“乔治当然非常高兴。”于是到了1964年,莎士比亚书店这个名字重新开始使用,用以纪念希尔维亚·毕奇和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老乔治的宝贝女儿出生于1981年,女儿全名叫希尔维亚·毕奇·惠特曼。

其实经营莎士比亚书店并不浪漫,在很多年里,乔治经常会遇到经营问题,书店也差点再次关门谢客。1967年,书店就因为执照问题关门一年,他只好在朋友的资助下从事租书生意,还出版了一份杂志《巴黎杂志》。他把这份杂志称为“穷人的巴黎评论”,以此对应于1953年创办的文学杂志《巴黎评论》。在这份“穷人的巴黎评论”上,作者也都非常显赫,比如萨特、劳伦斯·德雷尔、艾伦·金斯堡和杜拉斯等。但这只是一份不定期出版的杂志。

这些年,乔治年事已高,身体好的时候,可能住在莎士比亚书店的三楼,看书、打瞌睡,而书店的实际经营者是他“80后”的独生女儿希尔维亚·毕奇·惠特曼,这位金发美女老板是经理也是收银员。书店的门口公告栏里,每周的新书发布、朗诵、研读会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所以,《爱在日落前》的第一个镜头,导演把分离9年的男女主角安排在了莎士比亚书店里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而书店依然保持着半个世纪前的样子,厚厚的灰尘甚至让你怀疑偷懒的寄居者根本不去擦拭书架,走在狭窄楼梯里,总有楼梯要垮了、两边的书要倒了的感觉,但这其实都不会发生,只是三楼的卧室这下真的空了。

乔治·惠特曼落葬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在那里还安葬着奥斯卡·王尔德、巴尔扎克、阿波利奈尔等伟大作家。不远处,奥斯卡·王尔德墓刚刚安装了玻璃罩,以保护墓碑不要被读者吻垮。这里对乔治来说,是个很热闹的地方。

看书店风景:http://www.iyangcong.com/GroupController/group_detail/6

书店巡礼:特色书店的前世今生 http://www.iyangcong.com/book/detail/701

书店巡礼:世界各国书店风景一览 http://www.iyangcong.com/book/detail/698

你我身边的特色书店:转角那家书店 http://www.iyangcong.com/ActivityController/activity_detail/19

回复

  • 丹生谷千夏
    丹生谷千夏

    感觉这样的生活非常富有诗意,也很有意义。

    2014-01-03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