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藻

擦星星 ——《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随感录

水藻

作者:任小玫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阁楼上的光》

像鲁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样,这是一首一直感动着我的人生寓言诗。而文字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有时又是那么远又是那么近!

概乎这世上力量最大的就是压力,尤其是自我施加的压力了。它就像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棍”,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一场比永远还要远的“长跑”。三年前的今天,《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中文版问世出版。三年后的今天,《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英文版也经圣智学习之手联合向海内外隆重推出。摩挲着手头的这两本书,探察写作背后普及中国音乐史的良苦用心,越发佩服年逾古稀的作者的古道热肠、溯源寻本与踵事增华!

中国近现代音乐,这是多么宏大的一个主题啊。它在我国音乐史上有里程碑式的特殊意义,也可以说是我国音乐的“文艺复兴”,使我国的音乐从此走上了一条既吸收其他民族先进音乐文化成果又富有中华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能够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穿起来的是人,时代演进的经纬网上闪光的也是人,那么我们索性就以人物为核心、以神州地缘为边界来构思主题吧——雨果曾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这是怎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啊:继“学堂乐歌”运动之后,中国的新音乐陆续出现了“零的突破”:1914年赵元任创作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1920年青主创作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1920年李四光创作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1927年萧友梅正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音乐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1929年黄自创作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首管弦乐曲《怀旧曲》……这些涓涓溪流,迅速汇流成浩浩的江河,一路汹涌奔流开来,谱写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壮丽乐章。从此中国新音乐就响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励人们去克服困难,建设国家,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成为推动中国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的艺术动力。作者用《史记》的“纪传体”的写作方法,以文字“素描大师”的手法书写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再加上个人评述的叙述手法,用一腔“野”心筑一世良心,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追寻中中国近现代音乐的根与魂、以音乐人文为脉折射中国现代化路径的努力,从读者反馈看是非常成功的。

史海茫茫, 航渡不易! 而一本书难以面面俱到,自当有其着力的重心。说到音乐本身,过去我国对作曲家的知识产权重视和保护非常不够。实际上,音乐创作对音乐是最重要的,对民族音乐创作的淡漠和遗忘是对音乐极大的不尊重。外国的音乐史著,就主要是作曲家的历史。“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此狭义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意旨即最想把作曲家们突出介绍给海内外的读者。作者带着水桶和抹布,搭起智慧、乐观和想像的梯子,去为我们擦去蒙在心中的星星上的灰尘。他凭着对音乐独到的眼光,辅之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详尽的史实、生动有趣的故事,及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其中很多属于首次公开发表性质),着重描绘了18位辉映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星空的、杰出的音乐家的丰富人生和鲜活生动的故事,再现了他们历经艰辛走向成功的曲折音乐历程,并揭示了《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黄河颂》、《送别》等经典作品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1] 与此同时,还通过38篇专文札记与文内互见的方式,简要介绍了相关的70多位音乐家或文化名人,展示了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生动和辉煌。 [2]“那一个又一个熟悉或不那么熟悉甚至有些陌生的名字,蔚成了一条璀璨的星河,它们因为神圣而遥远,因为闪光而美丽,又因为发热而似乎就近在咫尺”。

有言道,“有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 传主与传者的灵魂与个性,字里行间些许流露着的,是一种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信任的默契。这种联系深邃而神圣,更像源自灵魂深处的律动,特别是在物欲追求日益强烈的当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很多时候,困顿于日常的琐碎,我们似已忘却“意义”这个神圣的词,任由对人生的终极追问在日用饮食上搁置,任由对价值的崇高追寻在日复一日间消磨。鉴于近来同人博客所发出的“关于北外,普通人也都只知三娱杨许何而不识三老王许周了”的喟叹,更感我们这个社会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好像越来越缺少了一点精神的东西,既越来越缺少像康德和泰勒斯那样“仰望星空”的智者,更缺少希尔弗斯坦那样眼睛里有"星星"并及时提醒需要“将星星擦亮”的行者。天佑中华,多赐予我们一些以文化长征之魄追寻先贤之魂的力量吧。

谨以此表达对音乐传记者的敬意!

注释:

[1] 为尽快进入状态,在动手翻译曾志忞章节之前曾作过小小的调研:上海音乐学院的陈聆群教授2008年专文回顾梳理认识这位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早期代表人物的既往过程时提到,“对于尚未成型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来说, 一个曾志忞用了半个世纪, 还只能说是若明若暗”(《音乐艺术》2009年第1期)。至于整部历史,就更有赖于相关的研究者齐心合力继续探讨了。“是勤劳不辍的‘擦星人’,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为我们擦亮了那些被岁月尘封于天边的星辰,让我们在仰望浩瀚的星空时,可以看到更多比以往更加明亮的星辰”(广敏)。

[2] 据做英文专有名词表及索引时的统计,全书其实共涉及国内近现代音乐领域的1736个知识点,其中音乐艺术家550名、声乐作品687部、音乐出版物213本、音乐术语112条、音乐机构/团体/院校167所及音乐事件7个。海内外广义范围内的,则达2284个之多。

</p><p>

回复

  • 欣静自然凉66
    欣静自然凉66

    您好,麻烦问一下,《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英文版是什么时候由哪个出版社出版的?我在写学术论文,需要比较准确的信息!如果您有该书英文版的话,麻烦您在百忙中查看一下,不胜感激!

    2014-02-21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