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Beau

那些自杀与早逝的女性艺术家们

小Beau

那些留下惊世作品的女性 那些早逝自杀的女性们

特此感谢 Hespèrion XXI 的收集和整理

原文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3204907/

回复

  • 小Beau
    小Beau

    日本女作家鹭泽萌,1968~2004。作为一名“美女作家”,鹭泽萌可谓“少年得志”。 18岁的她就以处女作《河畔的道路》获得了日本第64届文学新人奖。那年正值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吉本芭娜娜的《厨房》相继问世,而“才貌双全”的鹭泽萌却以其“具有透明感的独特文风”脱颖而出,受到了日本媒体的热烈追捧。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安东尼亚·波齐那 (1912—1938),意大利女诗人,出生在米兰。在米兰大学学习,毕业后突然自杀。去世后,好友把她的诗集拿给著名诗人蒙塔莱看,蒙塔莱为她的才华所惊服,并为诗集作序并发表,立即引起轰动。 诗集《言语》1939年出版。她的诗明快,淳真,执着地寻求事物的真实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萨拉·凯恩:我一直不断地写剧只是为了逃避地狱,然而始终未能如愿。但从事情的另一端来看,当你们坐在席间一边看一边觉得,那是对地狱最完美的表述时,我又感到这也许是值得的。 萨拉·凯恩(Sarah Kane),英国当代著名戏剧家,是西方“直面戏剧浪潮”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继莎士比亚与品特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 1999年,身患忧郁症的英国女剧作家莎拉肯恩Sarah Kane,吞药自杀。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戴安·阿勃丝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对社会主流人物和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1971年自杀。 阿勃丝出生在一个百万富商之家,但她离开了这个家庭,靠拍摄时装为生,过着并不从容的日子。从35岁起,她转而投入到对所谓社会边缘人的研究中,试图表达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到70年代美国人的反叛倾向、精神错乱和理想破灭,对社会主流人物和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阿根廷女诗人。1972年,皮扎尼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吞下过量的安眠药去世,年仅36岁。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重要作品之人物往往都有一种精神隔绝症。处女作《心灵是孤独的猎手》(1940)几乎包括了作者日后创作中的所有主题,其思想深度使人很难相信她当时的年龄。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或译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1941年3月28日,举世无双的伍尔夫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 Ouse)自尽。

    2013-03-28

  • 小Beau
    小Beau

    “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善此道”。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曾与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结婚,后因精神失常在伦敦的寓所放煤气自杀。 诗集有《爱丽尔》、《渡湖》,《冬树》及《普拉斯诗全集》,另外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钟形罩》。 相关电影:希尔维亚 Sylvia (2003)

    2013-03-28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