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孩子,你还记得你结过婚吗?”

    “不记得。”

    “你丈夫死了,你现在成了寡妇。”

    “要作多久寡妇,爸爸?”

    这是印度电影《月亮河》开场2分47秒处的一段对白。八岁的小女孩曲亚刚刚死了丈夫,成了一个新寡妇。

    根据印度教传统,剃发后,她被爸爸带到“寡妇院”去守寡。在那里,曲亚必须对她过去犯下的“罪过”忏悔,因为她被人们当成害死丈夫的元凶。尚且年幼、极度渴望母爱的曲亚根本不愿意待在这个凄冷的“寡妇院”,她总说明天爸爸妈妈就来接她。

    《月亮河》记录了1938年印度“寡妇院”里一群寡妇的悲惨生活,而这一切都是在印度教圣洁的光环下发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度仍延续着两千年前的《玛奴法典》——一旦丈夫去世,妻子立刻被送到当地的寡妇之家,终生被剥夺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她们的身体不能与正常人触碰,连影子都不能碰到,否则就被视为不吉利,她们不能再吃油炸点心和香喷喷的甜食,没有社交,更不能再婚,只能寂寞地老死。

  • 编辑推荐
  • 依照印度的宗教观念,寡妇的命运只有三种:嫁给亡夫的兄弟、随亡夫一起火化、在寡妇院里度过余生。在当今印度,寡妇随亡夫一起火化的事已不多见,然而身体和精神上的枷锁还普遍存在着。她们除了受歧视外,按照印度教传统,还要遵守一堆苛刻的规矩,这样留给寡妇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家里默默忍受度过余生,要么跑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自己讨生活。

    无论是影视、文学虚构还是社会现实,印度女性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都充斥着危险和厄运。路透基金会的新闻机构“TrustLaw”将印度列为妇女境遇最差的国家。印度平均每3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首都德里甚至被冠以“强奸之都”的恶名。

  • 目录
    • 从寡妇村看印度女性的命运
    • 男人是如何被“妖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