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

  • 作   者: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 译   者:

    黄燕德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语   言:

    中文

  • ¥8.00

  • 试    读
  • 导读
  •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品。

    帕斯捷尔纳克是迄今108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唯一因获奖而招致耻辱和灾难的作家。

    著名翻译家黄燕德经典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小说波及了1903年夏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的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触及了道德、政治、哲学、美学、社会、宗教等一系列问题,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广阔的历史容量、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容量的长篇作品。

    小说描写俄国人在革命时期的徘徊、苦闷和爱情,以及革命带来的后果,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继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后,又一篇经典之作。

    该书在前苏联被禁,1957年被意大利出版商詹贾科莫•菲尔特里内利偷运出境,并在米兰以俄文发行,隔年又发行了意大利文和英文的版本,得到很大的回响,并为作者赢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当我写作《日瓦戈医生》时,我时刻感受到自己在同时代人面前负有一笔巨债。写这部小说是试图偿还债务。当我慢慢写作时,还债的感觉一直充满我的心房。多少年来我只写抒情诗或从事翻译,在这之后我认为有责任用小说讲述我们的时代……”

  • 内容简介
  • 故事讲述的是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日瓦戈眼见沙皇的虚弱无能和旧军队的腐败,聪颖的心灵预感到革命力量的日趋成熟,期待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生,并以积极的行动拥护新的政权。国内战争的严酷现实,以及新政权随后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使这位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对于暴力和集权产生了深切的怀疑和忧惧,在被迫而有系统的双重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称赞质朴宁静的俄罗斯品质,并向往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做有意义的工作;而这样的人生理想,以及他与拉拉艰难优美的爱情,最终不为严酷的现实所容。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 作者简介
  •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年—1960年),俄罗斯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帕斯捷尔纳克早期创作用力在诗歌,作品深沉含蓄,隐喻新鲜,马雅科夫斯基称其为“诗人中的诗人”。小说创作《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等受到好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他翻译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所译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大家名著,享有盛誉;1956年完成他最重要的长篇巨制《日瓦戈医生》,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因此书批判了苏联体制,长期被列为禁书,迫于国内压力,他放弃领奖,以极高的文学成就和知识分子的良心,赢得世界尊敬。代表作还有诗集《生活,我的姐妹》、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等。

    1890年2月10日(旧历1月29日),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犹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列昂尼德是个画家,母亲罗莎•考夫曼是一位钢琴家。通过父母鲍里斯很早就认识了各国一些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

    帕斯捷尔纳克11岁以前一直在家庭里接受教育,以后就读莫斯科德国文法学校和第十五大学预科,这两所学校都强调古典文学的教育。高中期间他跟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克莱宾学习音乐,由于对技艺缺少兴趣,后来他放弃了音乐。1909年帕斯捷尔纳克进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律,但兴趣马上又转向了哲学。在莫斯科参加毕业考试前,他去德国马堡大学学习了几个月。在这些年当中他已开始在写诗。

    由于帕斯捷尔纳克的一条腿受过伤,使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内战期间免于服兵役。他为了自立干过许多工作,出版了最初写的一些诗和翻译作品。1922年在他与叶甫盖妮娅•洛里埃结婚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年轻诗人。革命以后,他的父母和姐妹都移居德国,但帕斯捷尔纳克仍留在莫斯科。1931年他同叶甫盖妮娅离婚,又和齐娜伊达•涅伊哈乌斯结合。

    30年代末,当斯大林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清洗时,帕斯捷尔纳克停止了出版诗集。他居住在莫斯科郊外彼烈杰尔金诺,从事翻译工作。他的儿子列昂依德生于1937年。1949年帕斯捷尔纳克认识并爱上了在《新世界》文学期刊工作的伊文斯卡娅。虽然他没有跟齐娜伊达离婚,伊文斯卡娅也在监狱里呆了5年,但是这段浪漫史在他一生最后的14年中一直保持着。卫国战争之后的1948年,他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1956年完成并在次年发表后,轰动国内外。在帕斯捷尔纳克写作和出版《日瓦戈医生》期间以及随之而来的争辩中,伊文斯卡娅一直是他的情人、伴侣和知己。

    公开的指责和暗中的骚扰,使帕斯捷尔纳克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他的健康也受到严重损害。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尔纳克逝世。几千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墓场成了他文学成就的纪念碑。

    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和思想深度,善于在历史演变的背景下透视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异,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主人公多情而波动的内心世界与冷酷无情的客观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而达到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目的。《日瓦戈医生》便是他创作追求的集中代表。

  • 媒体书评
  • 《日瓦戈医生》这一伟大的著作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并不是反苏的,它并不对任何一方不利,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俄国只要记住这次诺贝尔奖金是授予了一个在苏维埃社会里生活和工作的、伟大的俄罗斯作家这样一件事就行了。——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

    在二十世纪的半途中,俄国十九世纪伟大小说又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魂灵一样回来打扰我们了,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它创造了一个深邃的回音室。——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帕斯捷尔纳克)因当代抒情诗创作和继承发扬俄罗斯伟大叙事文学传统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而获奖。——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

  • 目录
    • 第一章 午后五点的特别快车
    • 第二章 来自不同世界的女孩
    •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舞会
    • 第四章 终必来临的时刻
    • 第五章 告别旧时代
    • 第六章 莫斯科野营
    • 第七章 搭火车去乌拉尔
    • 第八章 抵达
    • 第九章 瓦雷金诺
    • 第十章 公路
    • 第十一章 林中兄弟
    • 第十二章 鹿梨树
    • 第十三章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 第十四章 重回瓦雷金诺
    • 第十五章 终结
    • 第十六章 尾声
    • 第十七章 尤里·日瓦戈的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