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第一部梁漱溟评传,外国人眼中的梁漱溟。

  • 内容简介
  •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海内外第一部梁漱溟评传。同时代的梁启超、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都有人作了传记,甚至不止一种。美国人认为胡适是“五四”时期的主要思想家,这和胡适与外国联系不无相关。外国人容易知道他、理解他。胡适、李大钊和梁漱溟是同时代的人,而且李氏和梁漱溟还是好友。美国人在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时,首先注意到了李大钊。这当然不难理解,人们自然会注意站在左右两翼突出位置的历史人物。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像胡适之、梁任公等“时代名流”,没有一个超过他的。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束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可见要真正做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容易。

    梁先生的人生有点像个圣人,圣人悲悯持世,进而止不住要救世,总想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来改善这个社会。一般的读书人安于书斋,只满足于笔下风云,多徘徊于砚中风韵。从这个意义来讲,梁先生有些类似于甘地这样的圣者,通过自己的不断奔走感化大地,于改造人生与社会中践履一己的感悟。

  • 作者简介
  • 艾恺,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等。

  • 目录
    • 中文版序言
    • 导论
    • 第一章 父与子
    •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 第十章 “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 参考书目
    展开